当前位置: 首页 > 榜单 >从课堂到博物馆——集大音乐学院师生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教学新体验

从课堂到博物馆——集大音乐学院师生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教学新体验

2023-06-05 09:59:46

从课堂到博物馆

      ——集大音乐学院师生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教学新体验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是人类从开始有意识以来就在不断思考与探寻的,关于生命本质的问题。起初,人们从哲学的范畴去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人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探索这个问题;直到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以人类学的方法论来观察这个问题。




        人类学,分为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两大类,而广义上的文化人类学又可分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与语言人类学。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围绕着“人”而产生的活动与问题其实都可归于人类学的研究范畴。


        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一门学问,作为以音乐教育为学习与研究方向的我们,若能学习到一些人类学的知识,将其与已学的知识体系进行融会贯通,无疑对于我们将来更好地学以致用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这年轻的“舶来品”虽从起诞生起不久便传入了中国,但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依然不曾像社会学那般在神州大地上扎下坚如磐石的根基,我国有开设该专业的大学也不过33所,这其中,厦门大学正是那领头之羊。


(图为臧艺兵教授、王雯老师与学生们在博物馆前的合影)


        2017年11月29日上午,我们2017级研究生与2016级本科生共四十余人,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臧艺兵教授与王雯老师的带领,进入了那拥有深厚学科底蕴与悠久历史文化的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进行参观授课。




厦门大学

人类博物馆


     这所建立在典型嘉庚风格建筑物中的博物馆门前摆放着三星堆鬼面的雕塑,一艘破旧的老式龙船停靠在墙根处,还未走进博物馆,便感受到了古中国文明的浓郁气息。馆内分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外民族文物三个部分进行陈列。它们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关于人类的从猿到人发展路线全景,有等身大的各阶段古人类模型、原始社会生活全景、古人类和动物化石及复原像、马来亚洞穴的各地旧石器;台湾新石器和福建新石器印纹陶以及甲骨、铜器、明器、货币、瓷器、字画、武器、宗教品、雕塑品等还有泉州大海船模型、福建古瓷和古伊斯兰教石刻以及东南亚出土的新石器;中外民族文物部分陈列有华北、西南民族和畲族、高山族以及南洋、印度、澳大利亚的民族文物等。



图为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文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这次的现场授课实际上是将我们在读学生的《中国音乐史》、《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三门课合并授课,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将课业内的知识具象化呈现。此时,我们的脑袋就像一台摄像机,大脑是胶片,眼睛是镜头,耳朵是麦克风,所看所听所想,被以纪录片的形式重现在脑中,原本晦涩的知识成了跃然于脑中的画面,富有鲜活的生命力。


        这种走下讲台,走进博物馆的教学,使学生打破了教与学的壁垒,敢于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生与生之间能畅快地分享知识,探讨文化,而师与生之间也能更直接而通畅地进行无障碍交流,教师的知识也被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利于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也加深了知识的记忆,是一次教学的改革与完善,改进与创新。


(图为博物馆讲解员在向学生们讲解一些基本的史实) 


        这样全新的课堂教学尝试虽然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新颖的教学模式依然收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教学结束后,许多同学都兴致勃勃地与身边的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验。曾经,我们像荡漾在知识海洋中的一尾扁舟,随着波涛荡漾,知识虽多,却找寻不到方向。但这次特殊的教学经历,却像是为我们的小舟拉开了帆,让我们能随着音乐教育的微风,朝着更远的彼岸航行。

起飞

(图为两位带队老师与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们的合影)




拓展

    、民族学专门化等。经过几代人类学者的不懈努力,厦门大学人类学自创设以来,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成就斐然,已成为中国人类学的重要基地并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人类学会、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均挂靠于此。人类学也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目前除了拥有民族学、人类学、中国民族史等硕士点外,还拥有人类学、民族学两个博士点。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有的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或学科带头人。



(图为博物馆部分展品


想获得更多资讯??

快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图文编辑:音乐学院学生会新媒体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福州闽南话音乐联盟